未来十年深圳将建成一千公里以上休闲骑行线路

2025-08-05 15:59:36 | 来源:泰州日报

字号变大 | 字号变小

  图为“TalesofFleshintheMirroruncensored   在同一时间的其他地域,长江流域的上山文化、跨湖桥文化、彭头山文化、高庙文化,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等考古学文化中,也出现了水稻、黍粟、祭祀等遗存,与贾湖有相似的发展高度。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认为,当时已经出现了较为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,包括宇宙观、宗教观、伦理观、历史观,天文、数学、符号、音乐等知识。这些较为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,以及较为复杂的社会形态,将中国文明起源提前到距今八千年以前,可以视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第一阶段。摄

  2025年4月,《深圳市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(2025—2035年)》公布,规划提出构建高品质、高等级全域骑行道网络体系,考虑全龄、全民、全域的骑行友好需求。根据规划,未来深圳将延续山海连城“一脊一带二十廊”魅力生态骨架,总体形成“1+3+N”的休闲骑行道骨架,建成1000公里以上的休闲骑行线路,打造“山海连城 骑乐无穷”的深圳骑行品牌。

  “1”是指滨海骑行道,线路全长200公里,将串联深圳东、西海岸线的三湾(深圳湾、大鹏湾、大亚湾)一洋(伶仃洋)一河(深圳河),形成融海岸自然、海滨活力、海边慢行的休闲活力骑行带。

  “3”是指西部、中部、东部山海骑行大环。西部山海骑行大环全长约200公里,连通南山区、宝安区、光明区;中部山海骑行大环全长约150公里,连通福田区、南山区、龙岗区、龙华区;东部山海骑行大环全长约150公里,连通盐田区、龙岗区、坪山区、大鹏新区。

  “N”是指N个特色骑行环。融合各片区的山海特色、片区功能、景观体验,围绕市民一天的骑行体验,形成各自超过30公里的环湖库、串河流、穿山林特色骑行环。

  记者了解到,无论骑行道路怎样建设,骑行道路的限速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。规划要求,在骑行道与漫步道之间划定交通标线,合理分配休闲骑行与步行的路权,限制骑行速度,规范混行路段骑行行为,保障步行与休闲骑行安全。同时,我市2025年启动《深圳市休闲骑行道管理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起草工作,其中规定对于骑行者在日常休闲骑行时,应当遵守限速规定(一般不得高于15公里/小时)。

  (深圳特区报记者 解树森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
下载好看视频APP客户端,随时随地看新闻!

layer
快乐分享